丽莎知道

英通胀升至3.8%!财相欲征收新“房产税”,谁遭殃?

各位莎粉周五好,欢迎点击《丽莎商法快讯》,本周需要重点关注的英国商业、商法信息有:

  • 英国通胀再度升温,老百姓的钱袋子有点“紧”
  • 英或将推出“新房产税”,门槛或定在50万镑
  • 2027年起,养老金或将纳入遗产税,你准备好了吗?
  • 英国零售商遇大麻烦,“同工同酬”官司或赔上亿镑
  • 警方支招:超市请“礼宾员”可防盗?
  • 3家假扮“老江湖”的收债公司最终被清盘

→英国通胀再度升温,老百姓的钱袋子有点“紧”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数据,今年7月英国通胀率升到了3.8%,创下过去18个月的新高,比6月的3.6%进一步升高。

其中,服务业的价格涨得更快,从上个月的4.7%加速到5%,远远超过预期。

在上周的《丽莎商法快讯》中,丽莎和大家提到过:英国成为了G7国家中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而现在英国又成了G7国家中通胀最高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的通胀率稳定在2.7%,而欧元区则维持在欧洲央行设定的2%左右。简单来说,英国的生活成本涨幅让人头疼。

这背后的原因有不少。首先,英国的能源和公共事业价格波动大,今年4月电费和其他账单的上涨,直接拉高了整体通胀。其次,脱欧之后,英国的劳动力市场更“紧绷”,工资涨幅虽然放缓,但依然保持在5%左右,这让雇主们感到压力山大。更别提财政大臣在4月提高了企业税,加上最低工资的提升,不少企业只能选择涨价来消化成本。

具体来看,机票价格是7月通胀上升的最大推手,其次是电费、汽油、饮料和酒店房间。至于食品和饮料,价格比去年高了近5%,预计到年底还会继续走高。对普通家庭来说,这才是最直观的感受——逛超市的时候发现同样的东西越来越贵。

英格兰央行其实早就预料到通胀会往上走,但眼下的情况依然让他们不敢贸然降息。本月虽然勉强通过了降息,但5比4的投票结果说明分歧很大。市场预期,下一次降息恐怕得等到2026年3月才有可能落实,比原先预估的时间晚了许多。

经济学家们提醒:英国可能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走出高通胀、低增长的困境。央行也坦言,通胀率要回到目标的2%,可能得拖到2027年。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意味着钱包里的钱会“缩水”更久,花钱越来越需要精打细算。

→英或将推出“新房产税”,门槛或定在50万镑

面对英国财政的赤字问题,英国财相雷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正在琢磨一件大事:要不要对价值超过50万英镑的房产出售加收一笔新税。

这项想法是财政大臣瑞秋·里夫斯为秋季预算做准备时提出来的,被视为改革印花税和地方议会税的第一步。

按照目前所曝光的内容,这种“全国房产税”可能会取代自住房产交易中的印花税。和现行制度不同,它不是由买家支付,而是由卖房的人来缴纳,金额和房子的价格挂钩,由中央政府直接收取。

不过,二套房和投资房的印花税还是会继续存在。这样一来,大约五分之一的房屋交易会受影响。

为什么要折腾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国的房价这些年涨得太厉害,而市政税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估值基础上,导致很多人觉得不公平。比如在某些地方,一栋普通的联排别墅缴纳的市政税可能比伦敦豪宅还高。

财政部认为,新制度能让税收更稳定,避免因楼市冷暖波动太大,同时也能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

除此之外,英国还有可能效仿美国,把现行的市政税彻底替换成一种“地方房产税”。这意味着房子的所有者来缴纳,而且数额会和房屋的价值直接挂钩。对于价值50万英镑以下的房子,每年大概要缴800英镑起步,这笔钱直接进入地方政府的口袋。

不过,这些计划还没有最后定案。即便全国房产税有机会在本届议会期间推行,彻底改革议会税恐怕要等到工党连任才能落实。

对普通家庭来说,未来买房卖房时的钱袋子可能会有新变化。是更公平,还是更沉重,恐怕要等秋季预算公布才见分晓。如果您打算在政策落地前置业,欢迎随时联系丽莎房产部。

→2027年起,养老金或将纳入遗产税,你准备好了吗?

英国政府正在酝酿一项新规:从2027年4月起,逝者未使用的养老金可能要缴纳遗产税。

过去,养老金往往被看作一个比较“安全”的资产,可以留给子女或配偶,而不用像其他遗产一样纳税。但新规则下,执行遗嘱的人(PRs)需要负责计算并确保遗产税缴清,真正领取养老金的受益人(PBs)也要配合纳税。

这其中的操作并不轻松。执行人不仅要尽快确认养老金的受益人,还要和养老金计划管理员(PSAs)沟通获取信息。对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要重新审视养老金规划——或许在生前花掉一部分养老金,或者合理安排受益人,会比等到过世后让继承人面对遗产税更省心。

简单总结一下:2027年是关键节点,大家别把养老金单纯当作“免税传家宝”,早点规划才是关键。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会计行。

→英国零售商遇大麻烦,“同工同酬”官司或赔上亿镑

最近英国的零售商们日子不好过。一方面要承担最低工资上涨、国民保险增加的成本,另一方面还要应对越来越多的“同工同酬”索赔。

因为一些一线女性雇员认为:自己干的活和在仓库、配送中心的男员工一样辛苦、一样有价值,理应拿一样的工资。

问题在于,这可不是几个人的小争议,而是几十万名员工集体提出的要求。一旦官司赢了,零售商们就可能得掏出上亿英镑来补偿。

这类案件的复杂程度也令人咋舌。仅一个大型零售商的初步听证就用了超过2.2万页的文件,耗时109天才有结果。更麻烦的是,这些案件往往伴随大量上诉,法院也对不断“挑刺”的法律争论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耐烦。

对于零售商来说,问题不仅在于潜在赔偿金额,还在于耗费巨大的时间和法律成本。与其等着官司耗尽精力和财力,不如及早检查公司内部的薪酬结构和岗位分工,做到公平透明。毕竟,主动解决问题往往比最后被动埋单来得更划算。

→警方支招:超市请“礼宾员”可防盗?

刚提到英国大型商超所面临的“同工同酬”官司,另一方面,英国商超还面临着“零元购”的问题。

英国警方最近给店主支了个招:在店门口安排员工主动跟顾客打招呼。别看只是简单一句“你好”,其实能起到震慑小偷的作用。因为当有人感觉自己被注意到时,就没那么容易下手了。

如今商店被偷的情况越来越多,平均每分钟就有3起案件发生,损失高达18亿英镑。警方提醒,偷东西的人未必像电影里那样鬼鬼祟祟,他们可能只是装得很自然,但会不停东张西望,或者穿着不合时宜的宽大衣服来藏东西。

警方建议店员在发现可疑时,可以礼貌地上前问一句“需要帮忙吗?”,既能打乱小偷的计划,也能避免冲突。

→3家假扮“老江湖”的收债公司最终被清盘

最近,三家所谓的“专业收债公司”在经过破产服务局(The Insolvency Service)的调查后被法院勒令关门。

这三家公司分别名为EDC Group NE Ltd、UK EDC Ltd和UK TCF Limited,听名字挺唬人,但其实成立时间最久的也才3年历史。可对外宣传时,这几家公司却吹得天花乱坠,说自己有二十多年经验,还摆出几十条“客户好评”,包装成什么“市场领导者”“技术先进”。不少小企业主一听,以为遇到救星,乖乖交了几百镑前期费用。

可收债的钱一到手,套路立马显现:电话永远占线、邮件没人回,客户交的钱和债务人偿还的钱全被黑洞般吞掉。有受害者说,自己委托公司去追两万镑的债,催债成功后,却没拿到一分钱,催债公司直接把一万多镑转走花掉。调查还发现,他们把钱拿去给老板发“工资”、送礼,甚至花在赌马、足球俱乐部和酒吧餐厅。

不少人被骗得连最后一通电话都打不通,才恍然大悟:所谓“收债公司”,根本就是披着行头的骗局。最终,法院下令清盘,把这三家公司直接清出市场,也算给那些受骗的小企业一个交代。

法律上,企业在选择收债公司时一定要谨慎:核查公司注册信息、查询历史记录、要求书面合同并保留支付凭证;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警方或行动诈骗部门(Action Fraud)举报;必要时可通过民事诉讼追回损失。同时,合同中最好约定资金托管或第三方监管,避免钱款被随意挪用。如果您遇到类似的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诉讼部。

好的,本周的《丽莎商法快讯》就先说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英国公司法、英国跨境电商方面的问题,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欢迎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