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莎知道

英最高院撕开“车贷隐性佣金”遮羞布!180亿镑赔偿怎么拿?

在英国,买车和用车的方式与中国不太一样。

许多中国消费者偏好一次性付款或通过银行贷款购车,而在英国,大多数人更偏爱以“金融方案”(finance agreement)的形式,通过分期租赁(Lease)来使用车辆。

这种购车习惯不仅与英国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完备的信用体系有关,更与英国人对汽车的资产认知密切相关——很多英国人认为车辆属于迅速贬值的“负资产”,因此不愿意投入过高的首付款。

正因如此,英国每年有超过200万辆汽车是通过金融合同交易达成的,其中一个常见形式是“租购协议”(Hire Purchase, HP)或“个人合同购买”(Personal Contract Purchase, PCP)。

然而,近年曝光的“车贷佣金”丑闻揭示了这一金融机制下隐藏的巨大风险——一些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汽车零售商和金融机构的隐性佣金埋单。

上周五,英国最高法院就该类纠纷作出重要判决,不仅直接影响数百万消费者的维权路径,也促使监管机构推动一项价值高达180亿英镑的赔偿机制。

案件背景:佣金隐瞒,利益冲突

在英国,汽车零售商的利润来源不仅仅来自汽车销售、汽车维修等业务,他们还能从金融产品中获得“可观的利润”。

一般来说,当消费者使用HP或PCP的方式来购车时,汽车零售商会帮助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如银行或专业融资公司)达成购车融资协议。在此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会根据消费者最终支付的利率水平,向汽车零售商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

这一点其实并不奇怪,毕竟英国很多行业都有类似的中介机构,例如房产贷款中的broker;商业保险中介;家庭和商业机构的水、电、气、网络等合约的中介机构。

但在汽车零售行业中,最引起争议的是“酌情佣金安排”(Discretionary Commission Arrangements, DCAs),即汽车零售商有权决定贷款利率的高低,从而获得更多佣金。

例如,一家金融机构允许汽车零售商向消费者收取7%-11%之间的年利率,如果汽车零售商选择向消费者收取11%,那么高出的部分将转换为汽车零售商获得的佣金。

要知道,英国当前的基础利率为4.25%,这种动辄两位数的年利率可是非常高的,对比银行向个人签发的个人借贷而言,在当前的基础利率水平下,也在5%-7%之间。

也就是说,汽车零售商所使用的这种激励机制(酌情佣金安排)直接导致部分消费者在毫无知情权的情况下,支付了远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

正是这种机制被认为存在严重的不透明问题,并构成潜在的不公平关系(unfair relationship),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质疑为“商业贿赂”。这也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向汽车零售商发起索赔。

最高法院合并判决:三案归一,部分胜诉

2025年8月1日,英国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三宗车贷佣金纠纷案件的合并判决([2025] UKSC 33),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34岁消费者Marcus Johnson的案件。

Johnson在2017年通过汽车零售商购入一辆铃木Swift汽车,但他并未被告知该汽车零售商从金融公司获得高额佣金——相当于信贷预付款的25%和信贷总费用(包括利息和费用)的55%,而这一费用已经隐含在他需要偿还的总额中。他表示:“我只是签了一些文件,然后就把车开走了”,直到多年后他才知道,自己被加收了高额费用。

案件争议点包括:

金融机构是否应当向消费者披露其向汽车零售商支付的佣金;

汽车零售商是否在此过程中承担了“受托人义务”(fiduciary duty),即是否必须以消费者利益为先;

此类佣金安排是否构成《1974年消费者信贷法》(Consumer Credit Act 1974)第140A条所界定的不公平关系;

如未披露,该佣金是否构成“秘密佣金”或“贿赂”。

最高法院在裁判中驳回了其中两案,裁定金融机构与汽车零售商之间的佣金安排并不自动构成对消费者的不公平或违法行为。法院认为,大多数情况下汽车零售商并不构成消费者的“受托人”,也不存在“秘密交易”或“行贿”情形。

然而,在Marcus Johnson案中,法院认定汽车零售商未披露高额佣金比例,且消费者对金融机构与汽车零售商之间的关系被误导,构成不公平条款,支持其索赔主张。

简单来说,英国最高法院的态度是:佣金的存在是行业的正常现象,并不是不公平的,也不是违法行为,但如果佣金比例过高且未被披露,那可能存在误导,这是可以索赔的。

赔偿机制初步出台:谁能获赔,能赔多少?

尽管多数案件未被支持,但最高法院在判决中确认:若佣金比例过高,且未向消费者作出充分披露,可能构成不公平关系。

这一判决其实为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推动相应的赔偿机制提供了法律基础。

随后,FCA发布声明称,将就启动“车贷佣金赔偿计划”展开公众咨询。该计划预计于10月启动,首批赔偿预计在2026年发放。

目前,对外公布的关键信息如下:

适用对象:2007年至2021年之间签署车贷合约,且佣金安排不透明的消费者;

索赔依据:隐瞒高额佣金,构成不公平合同关系;

预估赔偿额:每笔交易预计平均赔偿不超过950英镑;

总赔偿规模:初步预计在90亿英镑至180亿英镑之间;

无须重复申诉:已有投诉记录者无须重复操作;

目前来看,索赔追溯的时间跨度长达15年,这覆盖了当下绝大多数的英国车主,但仍有一定的限定条件,比如“隐瞒高额佣金的行为”。

不过,FCA也强调:赔偿标准将基于个体损失程度以及对金融市场长期稳定的考量。因为他们也担心,如果出现过度赔付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日后贷款可获得性。

简单来说,如果让金融机构“赔惨了”,那么最终受损的还是消费者。

消费者如何维权?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在面临与大型金融机构或汽车零售商纠纷时,维权往往因信息不对称、法律程序复杂而举步维艰。

在此,丽莎建议您先做好以下措施:

自行核查合约:查找过去签署的车贷合同,尤其关注利率条款及是否有佣金说明;

联系贷款机构:如有疑问,可直接联系贷款公司,询问是否存在DCAs安排;

避免“维权中介”:很多中介机构打着“快速拿赔偿”的旗号,但常收取高额手续费;

保留沟通记录:所有与汽车零售商、金融机构或FCA的书面沟通建议保留,以备后用;

关注FCA动态:FCA将在官方网站持续更新赔偿计划实施细则及时间表;

利用金融申诉专员(FOS):如贷款机构拒绝赔偿,可向FOS提出独立申诉。

丽莎小结:英最高法院判决意义深远

从司法判决角度看,英国最高法院此次判决划定了“隐性佣金行为”的违法边界。

今后,若金融机构或中介未披露与消费者利益相关的佣金安排,特别是当佣金数额远高于合理水平,仍可能面临赔偿或合同无效的风险。

此外,《1974年消费者信贷法》第140A条再次被强调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武器。该条款允许法院在发现信贷关系“对消费者不公平”时,主动介入并对合同进行修改或取消。

尽管此次判决并非为全部受害者打开索赔之门,但其判决的影响仍旧是意义深远的:在看似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背后,可能潜藏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与利益冲突。

未来,无论消费者是购车、房贷,还是其他信贷安排,消费者都有权质疑、敢于维权,并在合同签署前充分了解产品结构与收费机制。如您在此方面有任何问题,或是遇到类似的麻烦,欢迎咨询丽莎诉讼部。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