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莎知道

当超市成了江湖:英国“零元购”还有解吗?

当超市成了江湖:英国“零元购”还有解吗?

走进英国的一些连锁超市,你可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鲜牛奶、黄油、巧克力能量棒、咖啡甚至是奶粉都被套上了防盗扣。乍一看让人觉得小题大做,但现实却很残酷——超市盗窃频发,正在英国蔓延成一场席卷全国的社会问题。

根据最新统计,英格兰和威尔士在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里,共记录了53万起商店盗窃案件,比前一年暴涨20%,创下历史新高。而在伦敦,情况更糟,“零元购”事件同比增加了50%,几乎成为零售业的噩梦。

在这股风潮背后,有快闪式的“小团队作案”,有跨城联动的“职业玩家”,甚至还有无辜顾客被波及的血腥冲突。今天,丽莎就从最近令人热议的三个案件出发,来看看英国“零元购”的江湖。对于广大零售商来说,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

“零元购”快闪团:赫里福德的盗窃魔术表演

2025年8月8日中午,赫里福德(Hereford)零售公园的Currys电器店像往常一样迎来了一波午间客流。可就在店员忙得不可开交时,两名男子却悄悄上演了一出“魔术表演”。

他们二人推着婴儿车,在趁人不备之时撬开了一个上锁的柜子,顺走了价值超过1,000英镑的电子产品。之后,其中一人被目击钻进一辆白色小货车,车辆随即在附近比萨店停车场猛踩油门飞驰而去。

这类“快闪团伙”的特点是“快、狠、准”:踩点精准,作案高效,几分钟就能把赃物收入囊中。对超市来说,防盗扣、摄像头往往拦不住这种硬闯式的“零元购”。警方随后发布了嫌疑人的照片,但这种案件侦破率极低。

赫里福德事件,虽然金额不算巨大,却揭示了一个现实:如今的“零元购”已不再是顾客顺手牵羊的小偷小摸,而是小团伙精心策划的“快闪行动”,给零售商带来极大的安全压力。

盗窃江湖的“职业玩家”:11名女性跨城作案

如果说赫里福德的盗窃案只是“零元购”的小试牛刀,那么东米德兰兹地区警方代号“Operation Brasas”的行动,则揭开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盗窃江湖。

同样是在2025年8月,警方突袭了诺丁汉Broxtowe社区的8处房屋,抓捕了11名女性嫌疑人。她们被指控隶属于一个跨城盗窃集团,作案区域涵盖德比郡、诺丁汉郡、莱斯特郡和斯塔福德郡。

警方不仅在这些房屋中查获了成堆的服饰、鞋履和化妆品,还发现毒品、假币,以及包括匕首、甩棍在内的武器。

这群“职业玩家”的套路颇具风范:

他们会成群进入超市,随后迅速分散。

每个人推着购物车疯狂扫货,同时互相打掩护,分散店员注意力。

最终满载而归,将商品倒卖获利。

警方估计,至少有20起重大盗窃案与该团伙有关,涉案金额动辄数千英镑。

这已远远超出普通盗窃的范畴,更接近有组织犯罪。不仅触犯了《1968年盗窃法》(Theft Act 1968),还可能涉及合谋犯罪(conspiracy)、毒品法和伪造货币罪。

可以发现,这种犯罪绝不是那种“无受害者的轻罪”。超市盗窃每年给英国经济带来超过20亿英镑损失,最终推高了商品价格,让普通消费者为别人的“零元购”埋单。

对于一些小型商户来说,这种盗窃会让他们关门歇业,进而导致社区商业生态遭受重创。

“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代价:伦敦女子的超市噩梦

与前两起“盗亦有道”的案例不同,伦敦哈克尼的故事充满了血腥与无奈。

2015年,39岁的艾米丽·马丁(Emilie Martin)在Tesco购物时,发现一群青少年公然偷三明治。店里没有安保,她只好向经理汇报。但没想到,这群青少年听到了她的举报。

等她走出超市时,几名少年尾随而至,先泼饮料羞辱她,接着挥拳打向她的面部。艾米丽倒地时,眼睛和鼻子受伤严重。后来不得不接受两次手术,却仍留下长期呼吸疾病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更雪上加霜的是,Tesco声称监控录像“意外丢失”,警方也迟迟没有结果,施暴者至今未被抓获。艾米丽花了6年时间打官司,才从刑事伤害赔偿局(CICA)拿到区区3,480英镑的赔偿。

对于艾米丽来说,她认为警方、司法系统、CICA、NHS和Tesco辜负了她,甚至在袭击发生当晚,超市甚至没有给她拿冰袋,更不用说道歉了。

对很多店家而言,损失的是货架上的商品;但对她来说,损失的是健康、生活与安全感。10年时间过去,她依旧无法走进超市,甚至害怕看到一群青少年。

“零元购”背后的法律迷雾:盗亦有道?

三个故事,却都指向一个问题:英国的“零元购”困局,不只是商家的烦恼,更是法律与社会秩序的难题。

案件数量激增,执法压力巨大:警方面对海量盗窃案件,往往优先处理暴力或重大经济犯罪,导致小案侦破率极低。

暴力倾向明显,风险外溢:当公众或店员试图阻止时,盗窃行为可能升级为人身伤害。

责任模糊,受害者权益受损:艾米丽的遭遇凸显了证据丢失、赔偿不足、司法程序冗长等问题。

零售业无奈加码,消费者埋单:超市只能通过涨价、增加安保来应对,最终让普通人承担盗窃成本。

法律层面上,《1968年盗窃法》(Theft Act 1968)规定盗窃可判最高7年监禁;《2015年严重犯罪法》(Serious Crime Act 2015)赋予警方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权限;政府也推动《零售犯罪战略》(Tackling Retail Crime Together Strategy),通过数据共享与行业合作提升防范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政府在《犯罪与治安法案》(Crime and Policing Bill)中提出了几项关键改革:

取消200英镑以下盗窃的“事实豁免”——过去因为警方与法院资源有限,小额盗窃往往被轻描淡写,导致“零元购”有恃无恐;新法案意在堵上这一漏洞,让每一起盗窃都可能面临追责。

新增“袭击零售员工”的特定罪名——考虑到越来越多员工与顾客因阻止盗窃遭遇暴力,新法案专门设立了针对零售工作者的保护条款,加重处罚力度。

但光有法律是不够的,零售商也应该参与其中,共同打击盗窃行为。

超市主的生存手册:防“零元购”指南

在盗窃风潮下,零售商必须学会在法律与现实之间求生。以下几点或许能成为“生存手册”:

1.监控与证据保存

安装高清摄像头,并严格遵守《数据保护法》保存录像。

对于暴力事件,必须有专门机制确保证据不被遗失,否则将影响维权。

遇到重大盗窃案件,应积极参与“零售犯罪数据共享战略”(Tackling Retail Crime Together Strategy),和其他商家、警方共享嫌疑人信息。

2.高风险商品特别管理

对酒类、化妆品、小型电子产品等“热门目标”加装双重防盗措施。

引入RFID技术,提高追踪能力,避免赃物轻易流入二手市场。

3.员工与顾客安全优先

培训员工“避免硬碰硬”,遇到可疑情况应立即报警,而非冒险阻拦。

根据《犯罪与治安法案》(Crime and Policing Bill)的新规定,零售员工若遭遇袭击,属于特定加重罪名,警方必须介入处理。超市应告知员工这一法律保护,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4.善用法律工具

向法院申请“禁入令”,限制惯犯进入特定商圈。

对有组织盗窃行为,结合《2002年犯罪收益法》(Proceeds of Crime Act 2002)追缴赃款,避免犯罪集团继续获利。

对于低于200英镑的小额盗窃,也要主动报案。

5.行业与社会合作

联合零售商、警方与社区,组建反盗窃联盟,提升信息共享与巡逻频率。

倡导公众正确参与反盗窃:呼吁消费者勇敢“打电话报警”,而不是“打抱不平硬刚小偷”。

如您在日常经营中遇到问题,或是面对任何棘手的情况,欢迎随时咨询丽莎律师行。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